唐若水 编译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有许多事对孩子来讲,其实是“不宜过早”尝试的。
一,过早学步
人们一直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幼儿学步越早越好。确实有许多婴儿在1周岁前就能蹒跚上路,国外甚至还有6个月的婴儿学步成功的纪录。
但根据国外眼科专家的一项新研究,不满周岁的婴儿,学爬比学走更合适。原来,婴儿刚出生时都是近视眼,这种情形将持续到孩子一周岁以后。爬行是宝宝视觉系统健康发育所必不可少的关键阶段。故专家建议:未满1周岁的婴儿,宜学爬,不宜学走,否则较易产生儿童视力发育障碍。
如今小学生中“小眼镜”越来越多,原因错综复杂,但婴儿过早地学步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太小的宝宝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都尚差,学步时跌跤甚至受伤的可能性会增加,由此引发的强烈“挫折感”往往让不足周岁的宝宝难以承受,情绪上很可能出现不安、紧张,这对宝宝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此外,不满周岁的宝宝骨骼也还较“软”,过早学步会增加“罗圈腿”的发生率。
二,过早写字
为了培育“神童”,一些家长很早就教孩子写字。实际上,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来说,幼儿期儿童神经抑制机能还很差,并不能过久地控制自己的行动,或从事过分细致的作业活动,或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在知觉方面,他们常常表现出不精确的特点,较难区别外形相似的文字;在空间方位方面,他们没有足够能力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和感知角度的概念——其实3-4岁的幼儿大多仍对上下左右等方位认识模糊;在手的运动感觉方面,幼儿手的手部关节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不能胜任需要持久用力的书写动作;再说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差,他们写字时,眼睛往往追随着笔尖,为了能看到笔尖的动作,他们不得不歪着身子、侧着脑袋,并尽量使右侧的肩、肘、腕向前。
因此,过早地要求幼儿以正确的姿势和笔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书写文字,特别是汉字,不仅会使孩子力不从心,还加大了他们罹患近视的危险。
专家们建议,5周岁之前,原则上不宜教写字,更不宜给孩子定下写字的任务指标。
三,过早背古诗
在家长的压力或鼓励下,不少孩子都学会了不知所云地背诵多首古诗。颇感得意的家长还会不时让孩子当众表演。殊不知年幼的孩子根本无法理解古诗蕴涵的深刻意义,这种“背诵”无异于鹦鹉学舌,无论对孩子的语言学习,还是文化修养提高都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建议家长不妨让孩子背诵一些他能理解的、发音也简单的儿歌,在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效果一定比背诵古诗好得多。
四,过早戴手套
有家长怕宝宝用指甲抓伤自己,所以会早早地给宝宝戴上手套。到了冬季,宝宝们也被戴上手套保暖。这些原本无可厚非。但幼儿戴手套,特别是长时间地戴手套,其实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弊端。
比如,戴手套后手指活动大受影响,宝宝手指功能的自由发展便受到阻碍,而肢体活动是由大脑来控制的,尤其是手指的活动对正在成长的大脑发育很重要,由此智力发育便可能随之而减缓。
手掌长时间地被湿热不透气的手套包裹着,宝宝幼嫩的手掌及指间容易藏污纳垢。
专家建议:即便在寒冷的冬天,家长仍应时常帮宝宝裸露、活动手指及伸展手掌,指导孩子多多用自己的手指按摩脸部和其他身体裸露部位,促进宝宝的神经智能发育。
五,过早和宠物亲密接触
婴幼儿最好少与宠物亲密接触。因为宠物的毛发、皮屑、唾液、粪便等都是危险的过敏原,容易被孩子从口鼻吸入身体。婴幼儿身体的抵抗力差且较为敏感,接触宠物如狗、猫、鸟等,还可能产生不良的过敏反应,如眼睛红肿、流泪、鼻塞、咳嗽、哮喘,等等。
此外许多宠物身上多毛,清洗不易,其毛发、分泌物、排泄物中皆存有许多未知名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如虱子、疥虫),容易转移到幼儿身上导致怪病。
更值得警惕的是,兽性难以预料。宠物咬伤婴幼儿的事件并不鲜见,动物的口腔中存在许多细菌,宝宝被咬之后皮肤很容易受感染,导致诸如皮肤溃烂、败血症、骨髓炎甚至狂犬症。
六,过早学用筷子
尽管手指动作的训练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但也要以大脑发育到一定水平为前提。 太早学用筷子其实无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孩子在2周岁之前,学用勺子吃饭更为适宜,等孩子3-4岁时再练习使用筷子也不迟。
使用筷子须通过手部、腕部、肘部、臂部甚至肩部的多个关节的精确协调配合。过早要求孩子用筷子,一旦他们失败,还可能招来父母的责怪,这会让孩子进餐积极性受挫,食欲受影响。
七,过早听“大道理”
有经验的父母都知道,跟2岁的宝宝讲“大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因为这么小的宝宝还没有足够的智商和情商去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欲望,也不会对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做合理抑制。
当家长发现宝宝跟其他孩子争抢玩具时,需明智地对宝宝予以足够的尊重,而千万不要用“自私、小气”这样的字眼来教训宝宝。您得“默认”孩子的“自私”或“小气”,再在合适时机通过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尽可能地克服妒忌,并学会与别人合作和分享。
八,过早接受专业运动训练
家长都“望子成龙”,有些人喜欢早早地将幼童送去接受专业的运动训练。美国儿科医生协会的专家研究发现,这种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可能还会对孩子身心两方面造成严重伤害,比如造成肌肉或韧带拉伤、骨骼受伤、食欲缺乏、情绪异常、女孩初潮提前、心态自负或自卑,等等。
实际上,学龄前儿童一般都看不出有何种体育才能或兴趣。不妨等孩子长大到12-13岁时,在其自愿基础上,再鼓励其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