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你了解心理咨询吗?如何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很多同学通常对心理咨询 存在下面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只有“有病”的人才会咨询
提及心理咨询这个词语,很多人立刻会把它与“精神病”、“心理变态”等字眼联系起来,认为只有那些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或者是精神病人才会去咨询。正是由于这种看法,许多人常常在心理咨询室的门口徘徊,始终没有勇气踏进去,怕让别人知道自己去做咨询,说自己心理有毛病。其实在发达国家,去做心理咨询往往会被视为一种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行为。那么,什么样的人需要咨询呢?
第一种是健康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求学、社会 适应等问题,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中肯的发展咨询,给出相应的帮助,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
第二种是存在心理问题的人。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遭遇种种挫折,陷入种种困境,有时仅仅依靠自身的调节和家人、朋友的开导劝慰还是难以排解。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那些心理正常但又存在某种心理负担的人,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应。减轻他们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有所变化,学会发掘自身的潜能,去更好适应环境,完善自我。
误区二:心理咨询就是一般的聊天
有些人把心理咨询等同于同咨询师“聊天”。心理咨询从形式上看确实是咨询师与求助者对话的过程,但这种对话决不是一般的“聊天”,而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搜集资料、解疑释惑、提供建议、商量讨论等方式,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误区三:心理咨询就是给求助者出主意
在我国,求助者最爱问咨询师的问题就是“你说我该怎么办?”期望咨询师给他出一个具体的主意。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求助者正视自己的问题,使其领悟到自己的问题是怎样形成的,与求助者共同探讨、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帮助求助者发掘自身的潜能,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作出选择,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自主解决类似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作出决定的是求助者自己,咨询师是不能代替求助者进行抉择的。
误区四: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快乐
有的求助者认为心理咨询就是使人开心,就要使人快乐。这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成功的心理咨询确实可以使人减轻压力、解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从而使求助者生活得更加轻松、自信。但心理咨询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更加完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要促进求助者自我成长,就要消除求助者已经习惯化的、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有效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而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求助者的痛苦体验。求助者只有经历痛苦的磨砺,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
误区五:心理咨询不起作用
有些人说:“我做了一两次心理咨询,当时觉得还可以,过一段时间就不管用了。”对于一般的心理问题,可能只需要通过情绪宣泄,或者经过咨询师的引导,求助者很快地产生领悟。而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人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渐进的,所以不良心理品质同样不可能只经过一两次咨询就马上恢复正常,需要持续地坚持咨询,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亲爱的朋友:
当您承受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精神即将崩溃时……
当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又无所适从时……
当您在人际交往中遭受挫折,感到孤独无助时……
当您在恋爱、婚姻和家庭方面发生问题,出现感情危机时……
当您对生活感到厌倦,对前途悲观失望时……
当您坐卧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痛苦煎熬时……
当与性相关的问题困扰您的生活,又羞于对旁人启齿时……
当您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恶梦涌现而无法安神时……
当您病魔缠身、生不如死而深感万分悲痛时……
当您对生命感到无奈、想以死求得解脱时……
当您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束手无策、但又不愿放弃时……
请您记住:现在的文明社会里有一群善良、智慧、充满爱心并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工作者会给您的生活带来转机!